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20年是信创产业全面推广的起点,研究显示,未来三到五年,信创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接下来,我们从信创产业的发展路径、产业链全景和市场格局详细来看。
一、先看信创产业的发展路径
信创产业推进的背景在于,过去中国 IT 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由国外IT商业公司来制定,由此存在诸多的底层技术、信息安全、数据保存方式被限制的风险。
全球IT生态格局将由过去的“一极”向未来的“两级”演变,中国要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 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基于自有 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建立起来的 IT 产业生态便是信创产业的主要内涵。
从发展路径来看,以“863”计划为起点,我国信创产业共经历了“觉醒”、“起步”、“加速”、“可靠”和“整体布局”五个阶段。

随着新基建的加速落地,信创产业成为新基建的安全之基,将基础设施变成我们自己可掌控、可研究、可发展、可生产的;同时,新基建在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将助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升级及相关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CPU和操作系统居于信创生态核心地位
信创产业以信息技术产品生态体系为基础框架。
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信息网络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云服务、系统集成方也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创产业中,CPU和操作系统居于国产化生态体系的核心地位。信创云在信创产业中居于“腰部”,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国产 CPU 绝大多数采用同国外合作的方式,主要途径包括购买指令集授权、技术合作等,尚未出现成熟的完全自主先进的 CPU 产品。国产CPU中鲲鹏 、飞腾、龙芯采用指令集授权或自研架构,自主先进程度相对较高。
国产主流操作系统均是基于Linux内核的二次开发,主要厂商有麒麟、 统信、普华、 中科方德、一铭软件等。在信创领域,麒麟操作系统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以深度操作系统为基础开发的UOS也已快速崛起,并成为最受欢迎的民企国产操作系统。双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
信创云方面,由于云计算对产业链要求严格,目前的市场玩家基本都是从芯片、操作系统、安全、应用软件都比较完善的大型集团企业或者有这样的集团企业的支撑。在亿欧智库《2020信创发展研究报告》归纳的信创产业代表性60强企业中,云服务即信创云有三足鼎立:华为云、浪潮云、易捷行云。

从领域分布来看,入榜企业中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企业占比最高,接近六成;信息安全领域企业最多,操作系统领域企业较少,越底层的软件领域市场越集中。
三、信创产业市场格局:四大巨头格局已经成型
目前信创产业已形成以华为、中国电子CEC、中国电科CETC、浪潮为巨头的市场格局。
在基础设施层面,华为主要立足于鲲鹏处理器,聚集外部上下游企业形成鲲鹏信创生态体系;中国电子CEC 、中国电科CETC 、浪潮则侧重于自建生态与战略投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稳固的自有生态,如中国电子CEC战略投资易捷行云,浪潮在信息/网络安全领域选择与中孚信息进行战略合作。
在云服务上,华为云具备“云、AI、5G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实践者,共创共享共赢四大优势”;浪潮云依托在政府、企业信息化领域的30余年的深厚经验与技术积累,逐步形成了“可信赖、专业化、生态化”三大特色,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易捷行云,IDC报告连续两年中立私有云企业市场份额排名第一,D轮为中国电子战略投资,并为中国电子云提供IaaS云底座。
当下,我国信创产业正在加速落地和实践,是实现安全化、可控化和自主系统化,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基础。同时,信创产业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党政领域的国产化已全面启动,短期已突破千亿规模,行业信创市场总空间预计数倍于党政领域的规模。
信创二字来源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2016年3月4日工委会成立,是由24家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的单位发起建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信创理事会主要由四类单位:集成厂商、互利网厂商、第三方机构、高等院校,他们主要负责审核后续加入的信创成员单位资质,制定信创标准规范。
集成厂商(10家):中国软件、太极股份(002368,股吧)、航天信息(600271,股吧)、浪潮软件(600756,股吧)集团、东华软件(002065,股吧)、神舟航天软件、东软集团(600718,股吧)、神州信息(000555,股吧)、同方股份(600100,股吧)、华宇软件(300271,股吧)。
第三方机构(4家):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高等院校(2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另外,会员单位共有14大类,共计180家成员单位。其中,芯片厂商12家,系统集成厂商17家,整机厂商24家,操作系统厂商15家,数据库厂商12家,中间件厂商5家,流版签厂商11家,外设固件厂商7家,安全厂商25家,网络厂商4家,互联网厂商6家,存储厂商15家,应用软件厂商21家,第三方机构6家。
来源:知乎
Tag: 信创
分享上面的二维码给朋友,即可直达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