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富国强军的重大国家战略,要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领域强力推进高等教育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针对高职院校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缺少完整系统的服务模式的现实需求,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延续扎根军地办学的使命担当,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落实军民融合的战略要求,坚持改革和创新,着力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类高职教育标杆和示范。
搭建军地产教联动平台,实现技术互动资源共享
邢台职院牵头成立由160多家涉军企业组成的“军民融合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联盟”,通过联盟理事会成立了军民融合学院,推动了核心专业群建立军工集团校企合作,搭建了军民产教深度融合的桥梁。
校企共建了省-市-校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其中1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8个市级平台,精准对接服务军队装备维修、军需保障、应急管理等领域,建成军民融合发展共同体。
依托军地联盟和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创建“四链驱动五共支撑”军地联动机制,实现学校与军地企业的信息、人才、创新、技术的互联互通,促进产教资源要素的流动和融合。
“四链驱动五共支撑”军地联动机制
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期间,邢台职院与军地企业互兼互聘师资53人,共开发10个军民融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对接固定教师实践岗位20个,实施一企一师不断线制度,保证了教师实习岗位的实践轮训。
军地校企共研课程8门、教材8部,开发育训模块27个;军地校企共同培育了23项军地两用的技术项目,共建共管共享10个实践教学基地。
分流分类育人,实现产教、科教、赛教三重融合
以项目为纽带进行分流培养。
承接军地产教联动平台真实的生产性任务、技术应用服务和研发项目,按照实施条件和对学生的要求分别转化为技能项目、应用项目和创新项目。学校利用110个创新工作室,转化承揽三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专长、职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完善分类培养机制。
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导师团队,负责学生的选拔、平台管理、校企合作、项目转化与推进等,实施学分制、小班化、过程化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成果可累计和转换课程学分,计入毕业档案。
项目纽带分流分类育人模式
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期间,邢台职院将“火箭军军服生产”等生产性任务成功转化为专业技能项目22项,开展高技能培养培训3800人次;与山东良子动力有限公司、山西6904工厂等军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转化为“军车轮履复合式变形车轮的结构设计”“水路两栖军车改装设计”等应用项目20项,为军地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800人左右;开展北方战区指定军用方舱、军用装备箱组等特种车辆装备的设计研发、产品升级等创新项目。
期间,学校师生团队在全国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4项,在省赛中获得金、银奖20项,位居河北省高职第一。
邢台职院立足本土、结合院校优势支撑与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针对军地资源要素互动缺乏平台和机制、军地产教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军地产教联动平台,探索了项目纽带分流分类育人模式,并成功探索出“平台支撑、项目纽带”的高职院校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树立了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的职教标准和特色典型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分享上面的二维码给朋友,即可直达此页!